游客
题文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
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含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烧而走也活用作使动词,使……走
B.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活用作名词,轻装、精锐的部队
C.引军北还名词活用作动词,背对
D.天又大风名词活用作动词,刮大风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裹以帷幕(“以”为介词,解释为“拿”、“用”)
B.去北军二里余(“去”的含义是离开)
C.初一交战(“初一”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刚一开始)
D.雷鼓大震(“雷”是通假字,通擂)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难与持久秦王购之金千斤
B.裹以帷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文言翻译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3)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用“/”给文段中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⑵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实为狼狈 C.臣之辛苦 D.举臣秀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夙兴以求,夜寐以思夙遭闵凶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慈父见背
D.薄田五十顷但以刘日薄西山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臣亡国贱俘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选自《鸿门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C.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军:军营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得复见将军于此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邦矫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知道
B.故世人未之奇也奇特
C.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起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汉相国曹参之后 // 帝高阳之苗裔兮
B.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C.太祖乃变易其姓名 // 静女其姝
D.欲与计事 //恐年岁之不吾与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不治行业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
译文: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