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知道 |
| B.故世人未之奇也奇特 |
| C.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授官 |
| D.光和末,黄巾起起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A.汉相国曹参之后 // 帝高阳之苗裔兮 |
| B.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
| C.太祖乃变易其姓名 // 静女其姝 |
| D.欲与计事 //恐年岁之不吾与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
|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
|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
|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
译文: 。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
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日: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
|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北:败逃 |
|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仲文“谋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青时候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对他实施进攻。 |
|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
|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于仲文可谓深谙此道,在城截止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懈之时,挑选精锐骑兵,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
|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出谋划策,力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勒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⑵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
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日: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
|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北:败逃 |
|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仲文“谋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青时候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对他实施进攻。 |
|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
|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于仲文可谓深谙此道,在城截止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懈之时,挑选精锐骑兵,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
|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出谋划策,力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勒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⑵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
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日: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
|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北:败逃 |
|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仲文“谋略”的一组是(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青时候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对他实施进攻。 |
|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
|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于仲文可谓深谙此道,在城截止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懈之时,挑选精锐骑兵,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
|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出谋划策,力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勒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⑵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