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国( )
|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
| B.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 C.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
| D.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
该国可能是( )
| A.印度 | B.中国 | C.美国 | D.印度尼西亚 |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 A.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 |
| B.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 C.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
| D.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
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 ,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甲图为2010年安徽省轻、重工业增速分月比较图,乙图为安徽省2010年1~12月份部分市累计工业增加值及累计工业增速比较统计图。完成下题。

从图中可知()
| A.2010年安徽省各月轻工业增速均超过重工业增速 |
| B.2010年安徽省轻工业、重工业增速逐月呈上升趋势 |
| C.2010年累计工业增加值大的城市,累计工业增速也大 |
| D.毫州工业基础薄弱,2010年累计工业增速快 |
近两年来,安徽省工业快速发展,其积极影响主要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推动城市化进程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 B.黄淮平原 | C.辽东丘陵 | D.闽浙丘陵 |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图8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
|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
|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
|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 C.降水、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