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中苏石油合作20周年。苏丹石油资源丰富,开发政策优惠。中国已在苏丹逐步形成集生产、精炼、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每年为中国带来数百万吨的石油供应。中国石油企业在苏丹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8%左右,同时中苏石油合作也促进了苏丹的经济发展。图6为苏丹主要油田分布示意图。

(1) 指出在中苏石油合作中,两国分别所起的主要作用。
(2) 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在苏丹投资合作的原因。
(3) 简述中苏石油合作对苏丹的有利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列两图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和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材料二: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包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由于山垦……江底日见其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4)根据材料二,用现代地理的理论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读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_。写出体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呈现东西差异的地理事物: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汉代以来,A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迁移
C.游牧式的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wwm

(3)图中A—D四地中位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的是__________。
(4)根据图示信息,写出图示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治理对策。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二:
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表

2004年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指标表

(1)根据材料1,说明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2)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的________阶段,分析其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7为我国部分省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8为中国各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强度散点图。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单位为:吨标煤/万元。

(l)材料一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图中的省会年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
(2)若材料二中A、B、C三点代表上海、贵州、辽宁,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广东、浙江地处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度比较低,试分析其原因。
(4)简述广东和宁夏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29日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9日2时54分,甲附近海域(南纬14.5度、西经76.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0千米。
材料二:图6中甲国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国从其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图5是2001—2010年甲国对中国矿产出口额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和丙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1)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区时是________,这里地震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甲国沿岸的自然带主要为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这种分布特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现象。
(3)从材料二可知:甲国对中国出口额呈________趋势,其中________年份之间增长速度最快。
(4)根据材料三,分析丙地城市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说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5)图6中甲、乙是本地区重要的工业国,中国积极投资该地区的工业,分析其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