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周末小瑾同学的妈妈做了一道红烧鱼鰾.细心的小瑾发现:妈妈在洗鱼鳔时,鱼鳔是浮在水面上的,用手撕鱼鳔时,水中有气泡冒出.鱼鳔中会有哪些气体呢?周一,小瑾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展开了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鱼鳔中的气体作出如下猜想:甲认为CO2,乙认为有H2O.
【查阅资料】
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原理: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氯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氯化钴是粉红色的.
手持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手持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中,可以方便而迅速的收集各类数据,如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实验验证】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约60mL鱼鳔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            ,则甲的猜想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只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将蓝色的氯化钴试纸放入注射器内,发现试纸变成粉红色,则乙的猜想
兴趣小组的小红同学又提问,气体内有没有氧气?大家在讨论后,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方案验证鱼鳔内的气体是否有氧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注射器抽取的气体.
3将        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条
熄灭
猜想一:不含氧气
猜想二:含少量氧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木条熄灭

【深入验证】但老师介绍了手持技术后,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测得鱼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如图: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                 
鱼鳔内CO2含量与空气中相比较,哪一个多?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要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填化学式)。
【探究二】
(1)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写出上述实验探究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查找资料: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5)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证明溶液中既无NaHCO3又无NaOH

(6)实验反思:①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 (如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不反应此空不填)。②Na2CO3、NaHCO3两种物质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差异性可用于鉴别、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中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化学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所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21%,其原因可能①,②
(2)B实验a中看到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现象的原因;b装置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3)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
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他将镁和不同含碳量的铁(镁和铁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物质

含碳0.05%的铁
含碳0.2%的铁
含碳0.6%的铁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①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图所示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旺旺雪饼的包装袋内,放有一袋白色固体,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同学们对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干燥剂进行了探究,根据生石灰的性质变化,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1】下面是小昊同学设计的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将样品研碎放入水中,充分搅拌,静置。
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出现
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B.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为
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

同学们讨论,认为小昊同学两个结论都不准确,A是因为
B是因为(用方程式表示)
【实验操作2】小宇同学新设计的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品放入盛有水的试管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先后的情况
温度升高
             
2.取样品放入研钵,与硝酸铵一起碾磨
       
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
3.取样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拓展与应用】
由小宇实验2(样品与硝酸铵一起碾磨)知道施用铵态氮肥时应注意               

课外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有关金属资料时,看到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于是产生疑问: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 :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实验I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实验Ⅱ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
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该气体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猜想与假设】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 (OH)2和MgCO3的混合物
实验Ⅲ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溶液,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泡,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填名称)
②称取实验I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

实验后装置A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还含有,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未知物成分的确定,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