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铜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现有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晶体,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照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
Fe3+ |
Fe2+ |
Cu2+ |
开始沉淀的pH |
1.9 |
7.0 |
4.7 |
完全沉淀的pH |
3.2 |
a |
6.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沉淀就达到完全。已知Fe(OH)2的Ksp约为1.0×10﹣15,则a= 。
(2)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 ,X应选择 。
A.K2Cr2O7 B.浓HNO3 C.H2O2 D.KMnO4
(3)加入的物质Y是 。
(4)设计实验从溶液Ⅲ中获得纯净的CuCl2•2H2O。简要描述实验步骤 。
写出下列几种溶液的pH或pH的范围
(1)0.05mol/LH2SO4溶液;(2)0.01mol/LNaOH溶液
(3)pH=12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
(4))pH=5HCl溶液加水稀释1000倍。
(1)①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一些_________________以抑制其水解;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用Al2(SO4)3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就是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按顺序排列出1mol/LNH4Cl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请详细解释该溶液呈现酸性、碱性或中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如果取0.1mol/LHA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溶液的pH=10。试回答以下问题: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0.1mol/L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3)将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
A.HCl | B.CH3COOH | C.NH4Cl | D.CH3COONa E.NaOH F.NaCl |
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填序号)
(4)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接下来灼烧得;(填化学式)
用离子方程式及简短的文字说明原因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A(g)+bB(g)cC(g)表示]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图像(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
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像反应Ⅰ中,若P1<P2(填“>”、“<”或“=”),则此正反应为是一个气体分子数_____(填“减少”或“增大”)的反应,该正反应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是__ ___。(填“低温”“高温”“任何温度”)
(2)在图像反应Ⅱ中,T1_____T2(填“>”、“<”或“=”),该正反应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在图像反应Ⅲ中,若T1>T2,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1/3Fe2O3(s)+CO(g)2/3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ΔH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000 ℃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10 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衡反应速率v(CO2)=_____、CO的平衡转化率=_____;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 +H2O(g) CO2(g) +H2 (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mol·L-1·min-1。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 1数值_________0.08 mol·L-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