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与对应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发生的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将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 |
不能说明有乙烯产生 |
B. |
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由稀H2SO4和稀HN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
充分反应后,有金属粉末剩余 |
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不会减少 |
C. |
将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盛有热水的试管中 |
镁条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 |
镁和水反应生成了H2和Mg(OH)2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则原溶液中含有![]()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出现水杨酸中毒表现,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 |
B.高温条件下可杀死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蛋白质的变性 |
C.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
D.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都包含化学变化 |
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则图甲表示CO和H2O(g)生成CO2和H2的能量变化 |
B.某温度下,pH=11的NH3·H2O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NH![]() |
C.在常温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仅依据K的变化,就可以说明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从F2到I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且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
D.图乙中曲线表示常温下向弱酸HA的稀溶液中加水稀释过程中,![]() |
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3- + H2O H2SO3 + OH-①
HSO3- H+ + SO32-②
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 |
B.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 + c(Na+) = c(HSO3-) + c(OH-) +1/2c(SO32-) |
C.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 = c(SO32-)>c(H+) = c(OH-) |
D.加入少量NaOH溶液,c(SO32-)/ c(HSO3-) 、c(OH-)/ c(H+)的值均增大 |
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起始浓度/(mol·L-1) |
反应后溶 液的pH |
|
c(HA) |
c(KOH) |
||
① |
0.1 |
0.1 |
9 |
② |
x |
0.2 |
7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Kw/(1×10-9) mol/L
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
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