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2)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属于细胞正常生命历程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3)B过程的结果,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4)在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 (填字母序号)过程。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E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_________。
(3)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__ (内、外)流。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
(5)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_________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散热。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I.现在食品安全已受到人们日益关注。一种保鲜剂——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但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
(1)青鲜素和_____________ (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类似,这类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___。
(2)青鲜素残留毒性可能会导致人体细胞致癌,青鲜素导致细胞癌变的机理是使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正常细胞分裂失控而癌变。
(3)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对青鲜素毒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甲。该实验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请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关于青鲜素使用的指导意见:____________。
Ⅱ.树叶到了秋天往往会大量脱落,经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乙烯能促进离层区(如图乙)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丙。
(1)根据酶 X 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___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__酶。
(2)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生长素只能单方向的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极性运输,这种运输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运输。结合对图丙的分析,可得出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学史上著名的Logisticetpmtion方程:Nt=K/(1+ea-rt)是一个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其中t表示时间,Nt表示t时刻种群数量, K表示环境容量,r表示每员增长率(即平均每个个体的生育率),a为与K和N0有关的参数,当种群大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初值为N0。“Nt-t”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1) 该种群增长模型属于______型曲线,其主要特点是种群增长率随______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
(2) 科技人员向某天然环境引入良种肉牛100头,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图2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
C.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2时 |
D.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3)图3为三类种群正常存活曲线,其中Ⅰ为牛、Ⅱ为鸡、Ⅲ为蛙。曲线横坐标为年龄百分比,纵坐标表示每千个体生存数。若前述牧场肉牛存活曲线如图中的曲线Ⅲ,表明牧场已陷入危机,此时牧场管理人员应采取哪些措施以恢复生产?请列举2条:______________。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需采取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填“无机碳”或“有机碳”)。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炭疽杆菌生长对、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
(1)该肽链含有个肽键,肽键的结构式为。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的同时将产生个水分子
(2)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个谷氨酸
(3)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个游离的氨基和个游离的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