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
B.人工诱变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
C.杂交育种的原理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
D.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 |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为
A.2/10 | B.7/10 | C.2/9 | D.7/9 |
关于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
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可发生,病毒不能发生 |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且具有可逆性 |
下列有关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
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C.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1 |
D.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
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
B.甲图d→e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 |
C.乙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D.乙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能参与受精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