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岛南北跨度大约55千米 |
B.甲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
C.甲岛河流成向心状水系 |
D.甲乙两岛地理位置相同 |
图示信息表明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 |
B.左图的比例尺比右图小 |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
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 ,水生动植物丰富 |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
D.湖泊生态环境恶劣 |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 B.围湖造田 |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三大灌溉农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有()
A.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于干旱地区 |
B.都是本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
C.灌溉水源都来自黄河 |
D.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甜菜等 |
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如下图,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
C.领海范围为b=12海里 |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 B.灌溉水源充足 |
C.光热条件好 |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
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肥沃,多冻土 | 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
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 D.以水稻种植为主 |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饮食、服饰极富地方特色。回答:形成“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体现了当地()
A.降水不足 | B.农时紧迫 |
C.气候适宜种植小麦 | D.擅长面食制作 |
“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
A.冬、春季常刮西北风 ,风沙大 | B.引人注目,美观 |
C.光照强,易出汗 | D.表演腰鼓的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