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夜捉泥鳅》回答问题
夏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里人常常打起火把,到沟里捉泥鳅。
暑假里的一天晚上,没有一丝风,空中青碧如一片海,白晃晃的月光洒满大地。我和邻居的堂哥一起去捉泥鳅。
我们点燃火把,拿着钳子和小竹篓,来到村边的一条沟渠边。我轻轻地拨开水边的杂草,瞪着眼睛搜索着。忽然,我发觉眼前像有什么东西在摆动,移近火把仔细一瞧,哇,原来是一条肥大的泥鳅在水底懒洋洋地歇凉。我屏住呼吸,张开钳子往水里插,心里默默地叨念着:“可要钳住!可要钳住!”
眼看就要钳住泥鳅了,我的心像快要跳出胸膛,手不由地抖了一下,泥鳅被惊动了,警觉地夺路而逃,转眼间钻人泥土里不见了。这时,我像泄了气的皮球。
这时,堂哥对我说:“钳泥鳅不能紧张,眼睛要看准,动作要敏捷,等会儿
你看我的。”我们接着找起泥鳅来,找呀找呀,终于又发现一条。机不可失,只见堂哥慢慢地把钳子插入水中,慢慢地靠近泥鳅,然后闪电般一夹,就把它给逮住了。站在一旁的我看得一清二楚。正巧,有一条泥鳅游了过来。我学堂哥的样儿钳。嘿。钳住啦!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夜深了,该回家了。我看看竹篓,里面有好些泥鳅。要不是堂哥催我回去,我还真想再捉几条呢!
给下面的字注音。
鳅( ) 篓( ) 叨( )
敏捷( )( ) 逮( )
找出文中堂哥钳泥鳅时的动作,并用“△”标出。
把“白晃晃的月光洒满大地”改成被字句。
解释词语。
搜索:
敏捷:
你觉得捉泥鳅这件事有趣吗?为什么?
读一读,回答问题。
糖和水
把满满一匙糖倒入满满一杯开水中,只见糖在水里慢慢不见了,而水为什么没有溢出来?
因为水和糖都是由非常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用放大镜都看不见的小颗粒叫做分子。
在一个个分子之间,都有一道道很小的缝儿,人的眼睛就更看不见了。可是分子钻进去却易如反掌。把糖放进水里后,糖分子就慢慢钻进水分子之间的缝里去了。
口头回答问题。
在一杯水中加一匙糖,水为什么不增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妈妈说:“你就动手做一做吧!”
伊琳娜把一条金鱼放到满满的一杯水里去。哎呀,水溢出来了,她挺生气。第二天,她去问科学家:“叔叔,您为什么提了个错误的问题?”
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说:“这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提的问题也不一定对,要自己动手去试一试。”
1.用“_____”“”“”分别画出妈妈、伊琳娜和科学家说的话并读一读。
2.量词填空。
一( )水一( )鱼一( )石子一( )科学家
读一读,回答问题。
地球在不停地转
地球好比是艘大轮船。我们平时坐在船舱里,不往外看,一般感觉不到船在行驶。只有通过窗户往外看,才会知道自己在飞快地前进。
我们站在地球上也是这个道理,地球平稳地转动,加上地球引力,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转。
口头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不停地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1.数一数,短文有________句话。
2.填空。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________,长大后发明了________。
(2)爷爷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________,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________。北斗星总是________________ 。”
3.判断,在理解正确的句子后的括号里打“√”。
(1)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 ( )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极星。 ( )
(3)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 )
读一读,回答问题。
调皮的空气
装满开水的暖瓶,当你给它盖上木塞时,瓶塞常常会像长了腿一样自己蹦出来。其实,这是空气玩的把戏。开盖的暖水瓶如果漏入了冷空气,它们接触到热空气便迅速膨胀,产生一股很大的力量向瓶口冲去。
这样,瓶塞就会被冲得蹦起来了。
暖水瓶塞为什么会自己跳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