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圣人的对话
对话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知”(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是“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对话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分析两国思想家关注问题的不同角度。
(3)17世纪中国和18世纪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家们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环境、制度、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材料二宋初定天下,四川人因铁钱太重,行用不便,由富民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每张计钱一缗。每隔三年,由发行的富民将旧票尽行收回,另发新票,称为“一界”。……仁宗时改官家发行,禁民间私造。……(后)把那种纸币改名为“钱引”,扩充推行的区域,当时除闽、浙、湖、广外全国通行。然滥发滥造,没有相当的准备金,纸币就不能维持它的票面价格。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代农业是“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的理由。结合该模式存在的条件,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地位。
(2)指出“交子”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交子”发行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
材料一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市区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2分)
(3)上述理论在哪些国家得以成功实践?举2个例子。(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征服失败后)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呻吟于军事枷锁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米涅《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 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的天才,更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掉了,败坏了。
——克莱芒、罗歇编《普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未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 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年)、德国(1813年)先后吞噬之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瑟诺博司《法国史》
请回答:
(1)以上材各材料从哪几个方面指出了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很多钱,它需要修理,而农民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命调职。……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
(2)材料二涉及商鞅变法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