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请列举春秋时期中国杰出的思想家。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材料四中要求“全盘西化”指什么事件?你认为这一事件对中国思想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制建设。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请回答:
(1)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化社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定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央经济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央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中央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怎样论述“发展生产”和“维护政权”的关系?这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
(2)概括材料二所述中国面临的问题。中央为解决这些问题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下列两图是“一五”计划时期工业交通成就示意图和十年建设时期的工业交通成就示意图。

材料二:早在1944年,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
请回答:
(1)材料中二“全民族的任务”指什么?结合图1中ABCD四项“一五”计划的成就予以说明。
(2)交往是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转向整体发展的动力机制,交通对促进交往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请参照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不同发展时期促进南北交往的三项重大交通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 年8 月14 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条约,以及国防协议中与中德、中奥有关系者,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中德、中奥新约完全取消了德奥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所获得的特权,是中国与曾经侵略过自己的西方大国订立的第一批平等条约。在两年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次全面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分别提出了要求关税自主、撤废领事裁判权、撤
退没有条约依据的驻华军警、退还租借地、取消外国在华邮局等提案。……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唯一实质性成果是取消外国在华邮局。1925 年,五卅惨案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对北京政府的外交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在全国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压力下,北京政府决定顺应形势,发起“修约”运动……最终未取得成功。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于1928 年7 月分别照会比、西、意、葡、丹、日等国驻华使节,通知其与中国订立的商约已告期满,中国现声明废止,并提议各国即派全权代表与中国另行商定平等互惠的新约。对此,比、西、意、葡、丹五国在复照中均表示愿与中国早日议订新约。……终于在年内与五国订立新约。但是,由于其他一些国家尚未放弃关税协定权,根据这一条款,这五国实际上仍可获享低关税的好处。……1929 年4月,中国外交部向英、美、法等国驻华公使发出同文照会,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要求,但英国等国仍未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
———《历史研究》1997年5 期
材料三: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历届政府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的外交努力。
(2)历届政府在对待不平等条约的态度上有何一致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发展?对此你怎样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科一: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18 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而是富强的
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作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现实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柏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 月5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是哪两个方面?请以史实说明为什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2)材料三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为了完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什么目标?完成的结果怎样?西柏坡之前,我们党的“农村指挥所”在哪里?是怎样建立的?
(3)材料二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