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4)综上,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星堆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1分)“世界史”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索历程。这个历程既是一部全球从局部孤立走向整体联系的历史,也是传统世界向现代文明的迈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及以外广大地区,这是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史。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欧亚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世界史”的共同特点?(4分)
材料二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视角?(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6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3)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然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2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6分)
材料三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奉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3)据材料,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4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了哪规定?(6分)

(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农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对人自身的关注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东西方文化传统都充满人文关怀。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东西方在人文主义发展中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东方侧重人的社会性,西方则更重视人的个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反对以俑殉葬,因为俑像人形,他愤愤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这些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儒学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行为准则。圣人教导我们“成仁”“成圣”,但没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佛家就告诉你为什么要“修行”“成佛”,因为这世界太苦了,谁也不能摆脱生老病死;道家也告诉你为什么要“得道”“成仙”,因为“道”是万物本源。所以,魏晋以后儒家与“佛”“道”一对阵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了……于是宋代儒家学者就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并提出来“存天理、灭人欲” ……教材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评价更多的是否定,但它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
——袁腾飞
材料三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薄伽丘《十日谈》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四 文艺复兴以来……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过于偏激,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的下降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而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
——《简谈西方文学史——理性与原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早期儒家思想中体现材料一观点的内容。
(2)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儒学家是如何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的?你认为袁腾飞老师说“存天理、灭人欲”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为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