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
A.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 | 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C.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 D.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
汉代政治思想兼容先秦诸子之说,有一位学者曾说:“汉朝一般学而优则仕的政治家们,大都以甲家的理论为政治原则,以乙家的学说作专政的制衡,用丙家的主张为治事的手段,拿章句、词赋之小技来消磨读书人的精力,而以丁家的放任态度抚绥安分守己的农民。”以上甲、乙、丙、丁依次应为哪些思想?
A.儒、法、阴阳、道 | B.儒、阴阳、法、道 |
C.法、阴阳、道、儒 | D.道、儒、法、阴阳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说法,比较全面的是
A.中国古代汉族文化的总称 | B.中国封建社会文化 |
C.中国古代儒家文化 | D.中国古代各族文化的总称 |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统治阶级的重视 |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 D.重农抑商的政策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 |
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 B.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 |
C.形成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 D.地方上出现了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