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礼乐制度 | B.世袭制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
在文学欣赏课上,老师介绍到林纾的《妖梦》:一个人梦见去游阴曹,阴曹里一伙不法之徒把阴曹地府闹得天翻地覆。他在阴曹里看到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一联云:“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对此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正确的表述是
A.林纾所指的不法之徒是指袁世凯等北洋军阀 |
B.林纾认为欧阳修和韩愈的文学贡献不如曹雪芹及施耐庵 |
C.林纾的描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表现形式 |
D.林纾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下列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了封建旧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 |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