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B.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C.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

近代有一本回忆录这样写到:“师长又问我为什么要参加红军。我说红军来了以后,我们家乡解放了,除了给我们家分了地,还分了茶山,每年可以收到几百斤油茶子。”可见作者参加红军是为了

A.推翻资产阶级 B.改变社会性质
C.消灭阶级压迫 D.保卫胜利果实

中共的某次会议上做出如下决议:“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大 D.遵义会议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
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
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
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

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