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想法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国会山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会是怎样制衡总统权力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丘吉尔为什么“事事都得与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4)法国1875年宪法也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3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以下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A.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
B.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美、德三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 |
C.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秦朝、元朝是如何针对现实环境的变化设置相关制度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
D.材料四的示意图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的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 |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材料二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三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 )
材料四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4)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
乙 中国旧思想 |
丙 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6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 (3分)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权不受国王的干涉。……
——《权利法案》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
“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货。若将要务分任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皇帝
(1)材料一表明,英国议会制订和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6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三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1)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概括材料二中传统婚俗的特点。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