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在汉武帝时期,政府就实行了“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食盐的质量,确保食用安全 | B.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生产的调节 |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D.保证市场上食盐价格的合理稳定 |
中唐诗人张籍在《寄元员外》中写到“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从诗中我们可能得到的信息有()
①唐朝始终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界制度
②当时“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所松动
③“坊”中所沽之酒,应该来源于私营酒肆
④交易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纺织原料出现的顺序是()
A.麻、葛、丝、棉 | B.麻、丝、葛、棉 | C.丝、麻、棉、葛 | D.麻、丝、葛、棉 |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描述古代一项著名水利工程说“有了它才有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的川行华章……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这里的它应该指的是
A.郑国渠 | B.西门豹渠 | C.坎儿井 | D.都江堰 |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当时的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B.当时南方各地自然条件好但耕作技术仍然相对落后 |
C.我国南方的贫富分化较为严重 |
D.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