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 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
《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中国文化历来注重门楣家风,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对联倡导的最基本家风是
A.重视与人为善 | B.讲究诗礼传家 | C.注重勤俭节约 | D.传承荣辱观念 |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中说:“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该言论反映了唐甄的治国思想是
A.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 | B.重视农工,勤俭治国 |
C.民富是国富的前提 | D.全面关注社会经济 |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革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在此,庄子
A.强调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 B.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修身养性 |
C.主张建立统一的法治国家 | D.认为治国要以仁义和道德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