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这一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下图反映了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持续进行 |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
C.代议制民主改革完成 | D.工业革命和城市化 |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下列用词正确反映了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
C.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