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因为
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 | B.“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 |
C.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 D.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
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秦汉时期采取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
A.拓宽官吏选拔途径 | B.扩大统治基础 |
C.君主控制用人权 | D.实现选贤任能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总之(画家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与上述评价最符合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现代主义 | D.印象画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