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
|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
|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
|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后 | B.甲午中日战争后 | C.维新变法后 | D.辛亥革命后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
| B.纺织业和面粉业 |
| C.造纸业和化工业 |
| D.冶金业和面粉业 |
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
| B.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
|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
| D.难以独立发展 |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 )
| A.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 |
| B.在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下,全面萎缩 |
| C.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
| D.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