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 B.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 D.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
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 |
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 |
1957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突然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本州在1959年一年内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深受赞赏。1959年底拉以弄虚作假手段宣告“完成”指标,不久骗局被揭穿,自杀身亡。这表明
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浮夸风” |
B.赫鲁晓夫的超越计划是不现实的 |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柜架 |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沉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局面 |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C.合理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