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
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 | B.汉朝、唐朝、明朝 |
C.秦朝、汉朝、唐朝 | D.战国、汉朝、宋朝 |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