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 |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
B. |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
C. |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
D. |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 分封制 | B. | 三公九卿制 |
C. | 郡县制 | D. | 郡国并行制 |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 |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
B. |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
C. |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
D. |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
B. | "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
C. | 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
D. | 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 |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
B. | 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
C. | 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