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长沙学生在毛泽
东等人领导下,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力行救国之责”。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2) “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3)点燃“星星之火”的是哪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4)材料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转移”的过程中,起到生死攸关转折作用的事件是什么?
(5)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所做的贡献,至少两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引自《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引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3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伦布为什么要走“尚无人可过”的“向西海路”?
(2)据材料二分析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前往“印度”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哥伦布西行能否真正采用“公平交易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和课文知识,简要说明哥伦布航海活动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同那些因王公、地主、资本家瓜分争得的土地和利润而引起的掠夺战争(像现在的帝国主义战争)比较起来,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1918年8月23日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四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其主要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谁?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和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是如何逐步主导国际体系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出现过一系列的革命或改革运动,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革命或改革中曲折前进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古今中外的革命或改革运动简表
人 物 |
主要事迹 |
意义或影响 |
商 鞅 |
坚决实行变法 |
① |
邓小平 |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罗斯福 |
③ |
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2)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人类先后开始了两次工业革命。请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3)邓小平和罗斯福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们的作为有何相同之处?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俄国(苏俄、苏联)历史知识后所写的感想。
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彼得一世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客观上帮助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战”后期,列宁领导了著名的二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底,苏联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列宁逝世后,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轻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实现了国家经济腾飞。
请认真阅读并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对比”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本题15分)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
材料二下图所反映的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史实。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2)图一所反映出的史实,与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二所反映出的“军国主义的日本”建立。它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4)根据以上两幅图,说说从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