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
B.当提高底物浓度后,底物分子与酶活性部位结合的几率增加,使抑制剂的作用减弱 |
C.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底物的不相似 |
D.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 |
B.降低、乳酸、NaHCO3 |
C.升高、CO2、H2CO3 | D.升高、乳酸、NaHCO3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
C.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不易遭环境的淘汰 |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
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秆皱形叶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 |
D.②③⑤ |
下列物质中与DNA复制无关的是
A.ATP | B.DNA的两条模板链 |
C.解旋酶 |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
如图所示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
A.5/12 | B.5/6 | C.3/4 | D.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