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 (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实现的。
(4)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属于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颗粒由D决定,少颗粒由d决定),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 。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 。
科学研究表明,小鼠的皮肤细胞能被诱导逆转为干细胞,进而转变为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1)通过细胞的,使干细胞转变为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三种细胞所含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原因是。
(2)下图表示小鼠干细胞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至某时期的相应形态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图中1号和4号是同源染色体且4号表示Y染色体,号也表示性染色体,该图中含有个染色体组。
②如果2号和6号染色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分别为B、b,其产生的原因是。
③若要计数小鼠干细胞染色体数目应选择期细胞。
大蒜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1)探究大蒜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①种植密度为60.0株/m2时,单株产量低的原因是:种植过密使叶片相互遮挡,单株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②在22.5~52.5(株/m2)范围内,随种植密度增加大蒜的总产量,原因是,光合产量增加。
(2)探究温度对大蒜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曲线a和b分别表示不同温下遮光叶片和曝光叶片的重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①与15℃相比,16℃叶片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②如果恒定在某一温度,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则每平方厘米大蒜叶片最多能增重mg。
(10分)某种花卉的野生型全部开红花,但实验室通过育种得到了两个开白花的突变品系。为了研究该花卉的花色遗传方式,现用野生型和两个纯种突变品系分别进行杂交实验并均得到F1,F1自交得F2 ,结果见表格:
(1)甲同学只观察杂交组合I就推断该花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该假设成立,则为显性现状,F2中红花纯合的概率为,将所有红花选出进行自交得到的F3中白花基因频率为。
(2)乙同学发现杂交组合Ⅱ的实验结果和甲同学的假设矛盾,于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该花卉的花色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产生红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 性;B对b为显性,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能抑制花瓣中所有色素的合成)。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①能够抑制花瓣色素产生的基因是(填“B”或“b”),野生型红花的基因型为
②杂交组合III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3)在(2)成立的前提下,科学家从蓝色三叶草中获取了蓝色素基因M。
①能够将M基因送入该花卉体细胞的工具叫
②为了培育出开纯蓝花的花卉,最好选择基因型为的花卉体细胞作受体细胞。
③将一个M基因成功整合到细胞的某条染色体上,并通过组织培养得到开蓝色花的植株,为了尽快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开蓝花品系,可选用的育种方法为
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
I :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
II: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_。
(2)X的基因型为。
(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种;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相交,其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
(4)遗传学家在研究该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大多数如图1所示,少数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十字形”图像。(注:图中每条染色体只表示了一条染色单体)
①图1所示细胞处于期,图2中发生的变异是。
②图1所示细胞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研究发现,该植物配子中出现基因缺失时不能存活,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图2所示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种。
20世纪之前,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法国学者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①稀盐酸→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射狗的静脉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请依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2)比较①和②的实验,说明稀盐酸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①和③实验,自变量为。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根据实验结果,沃泰默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神经调节。
(3)另有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检验假说,实验过程是:小肠粘膜++沙砾研磨→制成提取液→→胰腺分泌胰液。后来他们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