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之前,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法国学者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①稀盐酸→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射狗的静脉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请依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2)比较①和②的实验,说明稀盐酸                        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①和③实验,自变量为                  。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                 。根据实验结果,沃泰默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神经调节。
(3)另有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检验假说,实验过程是:小肠粘膜+             +沙砾研磨→制成提取液→               →胰腺分泌胰液。后来他们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答下列有关育种的问题
I.(11分)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 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2) 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
(3)自然情况下,A基因转变为a基因的变异属于
(4)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常选择有丝分裂期的细胞。
②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标记特点是,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被标记。
(5) 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植株。
(6)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进行处理。
II.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地上部分,则该西瓜植株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2)在自然状态下,若二倍体西瓜细胞的基因型由AaBb变为ABb,说明发生了

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
(2)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成清晰图像,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像,原因是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其原因是
(4)某同学欲探究当地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对生物染色体变异有无影响,请你利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帮助该同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
(5)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色,该色素主要吸收光,该色素分布在上,在该结构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来予以确定,人类骨骼肌的无氧呼吸总反应式为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下面右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通过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用图中字母或序号表示)。
(3)如果左图中①为淀粉,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发生了③与②之间的转换,则③表示,此时(激素)分泌量会降低。
(4)A的渗透压主要通过维持。
(5)右上图中能将物质释放到内环境中的是图,释放的物质有至少举两例)。
(6)调节细胞甲内环境的细胞器是(填名称);将上图甲乙丙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后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

运用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实现基因定位。研究发现:用人体细胞与小鼠体细胞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含有双方的染色体。杂种细胞在持续分裂过程中保留鼠的染色体而人类染色体则会逐渐丢失,最后只剩一条或几条。右图表示人的缺乏HGPRT酶突变细胞株(HGPRT-)和小鼠的缺乏TK酶细胞株(TK-)融合后并在HAT培养液中培养的过程,结果表明最终人的染色体在融合细胞中仅存有3号染色体或17号染色体或两者都有。已知只有同时具有HGPRT酶和TK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HAT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

(1)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过程①常用的生物方法是
(2)过程②中,为了防止细菌的污染,
所用培养液应该添加一定量的。此外还要定期用处理细胞,
使贴壁生长的细胞脱落形成细胞悬液。
(3)从培养过程看,HAT培养液不仅能提供养料,还起作用。
(4)从图示结果看,可以确定人的基因位于号染色体;
该方法能否对鼠基因定位?

克隆技术是人类医学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其为人类认识自身奥秘和纷繁复杂的生物界提供锐利武器并展示广阔前景。“治疗性克隆”指把患者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胚,把重组胚体外培养到囊胚,然后从囊胚内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使之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细胞类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替代疗法。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

(1)过程A表示 ,是目前实现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操作是应用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由①细胞提供,进行人工重组。
(2)经过程B得到的结构中,④是未分化的细胞,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是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并保持状态。
(3)在进行C过程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
⑷“治疗性克隆”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仍然具有_。相同的胚胎干细胞,“克隆”的结果各种各样,如有的是神经细胞,有的是血细胞,有的是肌肉细胞,究其本质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