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mol/L 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c(OH-)>c(Na+)= c(NH3·H2O) |
| B.加入10 mL盐酸时:c(NH4+) +c(H+) =c(OH-) |
|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 c(Na+) |
| D.加入20 mL盐酸时:c(Cl-) =c(NH4+) +c(Na+) |
某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e- = Zn2+,该原电池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可能是( )
| A |
B |
C |
D |
|
| 正极 |
Fe |
C |
C |
Cu |
| 负极 |
Cu |
Zn |
Fe |
Zn |
| 电解质溶液 |
HCl |
CuSO4 |
CuSO4 |
C2H5OH |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AB |
B. 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
|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
| D.容器内A2、B2、AB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2时的状态 |
有关如右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
|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
| 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
|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
用纯净的CaCO3与稀HCl反应制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右图所示。根据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OE段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 |
| B. EF段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收集的CO2最多 |
| C. FG段收集的CO2最多 |
| D. OG段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率逐渐增快 |
打开右图所示装置中的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 A.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 B.试管内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
| C.铁丝网的表面产生锈迹 | D.烧杯内溶液变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