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新常态″下,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2010-2014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经济规模

注:①互联网市场经济规模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
应用服务运营商的收入。
②2013年美国、法国、德国互联网经济GDP比重分剃为4.3%、4.2%和3.7%。
表2010-2014年中国信息消费发展变化情况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经济活动。
材料二:当互联网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会出现不同于传统现象的犯罪和侵权行为。要让互联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效保护网民和企业的正当利益,必须做好网络安全保护。我国近年来积极探寻维护网络安全之策;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止案。(七),增设了非法获取计算机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2013年7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2013年8月,公安部启动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2014年11月,启动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面向公众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述发展互联网经济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材料二某著名网站在主页显著位置推出了以“全国人大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仅十天时间,就有20余万名网友给予关注。调查显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列入“网友最为关注问题”前十位之一。
材料三网友赵永昌在信中写道“展开网上调查,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好方法”,他在信中附上自己关于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份建议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2)谈谈你对问题(1)主题的认识。

材料六: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人们广泛热议。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并对此作了具体部署。
材料四:调查显示,在我省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某些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生活贫乏。93.1%的被调查者表示,看电视是因为棋类、球类之类的活动开展得很少,家庭上网为空白。(二)“三难”问题突出。“三难”问题是指农民看电影难、看戏难和看书难。通过调查,八成以上的农民因为在家门口看不到电影、戏剧和其他形式的文艺演出而对文化生活感到不满意。(三)个人信仰缺失。89名被调查村民中只有5人信仰共产主义,11人信鬼神,82%的人什么都不信,其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信仰理由不明。
材料五: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过上新生活,不仅要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在农村广泛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材料四中西部地区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五中“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认识。

材料二:文化产业是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光明的产业,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激励斗志,战胜困境。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反经济周期”运行。1929年经济危机造就了好莱坞和迪斯尼,美国一跃成为文化产业强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剧、韩国音乐等“韩流”风行亚洲。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进行阐释。

材料一;2011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丈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广东政府打造文化强省的理论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