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颁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当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1)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扶贫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设性报告。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运用,政治博客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从“最牛钉子户”到“山西黑煤窑”、从“华南虎照”到“孙春龙博客公开信”,对这些社会时政要闻的民意表达,政治博客已经成为监督政治的新平台和新渠道。
然而,并非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某些政治博客群体,显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公民运用政治博客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2)公民应如何运用政治博客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在北京开幕,会议听取、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还审查批准了国务院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议批准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选的办法草案等。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其地位及原因。
(2)这一政治制度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德国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二战后和两德统一后也曾是全球住房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发展到今天,其住房供应充沛、政策法律完善、房地产市场稳定。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德国住房主要由市场提供,政府根据国家人口特征制定了完备的房地产发展规划,并通过土地、税收、法律等手段卓有成效地实施规划和调控。德国房地产政策十分强调房地产市场的社会福利性质。目前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l7%用于社会福利,政府开支巨大,国债剧增。
(1)有人说,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完善的市场经济模式。请对此进行简要评析。
(2)德国房地产政策对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启示?
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我国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确立的依据。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必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必须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加强经济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合作力度,实现共赢。
结合材料,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