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甲地位于乙地
A.西北方 | B.东北方 |
C.西南方 | D.东南方 |
一年中关于甲、乙二地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仅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B.甲、乙两地仅有一天日出地方时相同 |
C.乙地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南时间比朝北时间长 |
D.甲地较乙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小 |
读“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
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
挑运的劳动场面。回答下列问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
境施加影响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和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发展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建设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据此回答各题。
(1)右图的生态园生产体系示意图反映该生态园()
①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②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产业化进程
③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④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提出经济刺激计划,拿出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交通设施建设,你认为,在现阶段,这些资金最主要的用途是()
A.铁路和公路建设 | B.机场和管道建设 |
C.机场和港口建设 | D.铁路和港口建设 |
2008年5月11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通车,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11—13题。
![]() |
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须克服的难题有()
A.风浪干扰、海底浅层沼气威胁、海水腐蚀 |
B.黑暗、低温、高压、缺氧 |
C.海冰的巨大破坏力 |
D.海水的浮力对桥墩稳定性的影响 |
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如右图),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 | B.赤潮 | C.潮汐 | D.寒潮 |
对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沟通了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 |
B.可有效降低海潮对杭州湾内侧的冲蚀 |
C.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
D.便于杭州湾船舶货物的装卸 |
继2007年实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并于2006年10月29日至31日,对京沪、沪杭、浙赣线和京广线部分线段进行提速牵引试验成功之后,铁道部宣布 2009年4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据测算这次较大范围的调整后我国铁路客运能力将提高10.6%以上,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将大幅压缩。据此回答3—5题。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不仅体现在速度的提高,而且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下列地区中交通网络最稠密的是()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长江三角洲地区 | D.珠江三角洲地区 |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但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土地价格昂贵 |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 C.河网密集,多洼地 |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
交通线路的维修是交通运输业的一部分,假设京九铁路一年之中南下的火车比北上火车的数量多了将近一半,则最需要维修的铁轨是()
A.北段的铁轨 | B.南段的铁轨 | C.东侧的铁轨 | D.西侧的铁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