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海水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化学元素,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 、 。
(2)常温下,碳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a1=4.2×10-7,Ka2=5.6×10-11;次氯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a =4.7×10-8。写出向“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上图。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步骤③通入二氧化硫的目的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⑤蒸馏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其原因: 。
右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实验室用该硫酸配制240mL0.46 mol·L-1的稀硫酸,则
①需要该硫酸的体积为 mL;
②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③配制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和操作如下图所示: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
④该同学实际配制得到的浓度为0.45 mol·L-1,可能的原因是
A.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 |
B.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
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
D.定容时仰视刻度 |
I、如图为实验室蒸馏自来水得到少量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请指出上图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 。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的沸石,其作用是 。
II、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 B 升华 C 结晶 D 分液 E 蒸馏 F 过滤
(1)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3) 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 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OH)2;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1)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其具体操作依次为 。
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2)B中试剂为 。
(3)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 。
Ⅱ.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利用下列装置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
(4)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请说明结束时通入过量空气的作用是 。
(5)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e→ →h。(填字母序号)
(6)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
(1)工业制备硝酸流程如图1:
①上述尾气中的NO一定条件下可与氨气反应转化为氮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某同学在实验室蒸馏含有Mg(NO3)2的稀硝酸制取浓硝酸,除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蒸馏烧瓶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有 .
(2)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2装置制取并探究SO2气体的性质.
①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所需SO2的是 (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浓H2SO4
②将SO2通入到以下有颜色的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均褪去,其中属于漂白的是 。
A.紫色高锰酸钾溶液 B.氯水 C.品红溶液 D.红色酚酞溶液
③证明c中生成气体是SO2,d中加入品红溶液后,打开活塞b,反应开始,待d中溶液 后,再 (填实验的操作)试管d中的溶液,颜色又恢复,证明气体是SO2.
④指导老师指出应增加一尾气吸收装置,并帮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合理的是 (填序号)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渣2 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2MgO+2SO2↑+CO2↑
MgSO4+CMgO+SO2↑+CO↑
MgSO4+3CMgO+S↑+3CO↑
利用右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检验或收集。
①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 (填化学式)。
②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填字母)。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硝酸 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