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三 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这些钱如果用来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戚其章《北洋舰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
(2)材料二中英国、法国等集体观摩一场“殊死搏斗”是哪一次战役?列举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一个即可)除此之外,请再说出一例近代由清政府官员领导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在这些民族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材料三(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据材料二,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4)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策产生的不同作用。
两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政治方面出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虽然彼此间屡起战端,但议和后的和平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到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请写出盟约的名称。请写出南宋时期,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
(2)据材料二,宋代的重要粮仓在太湖流域的哪些地区?别致的冰裂纹瓷器出自哪一个窑口?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
观察漫画“今非昔笔”,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的“我”,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你有类似图中的“我”的感受吗?请举一例说明。
以下一组图片资料是同学们开展一次纪念活动收集的。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请以“新中国外交足迹”为主题,按时间先后重新排列材料一中的这组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图片的英文代号)
(2)“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