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时间 |
尼 克 松 访 华 行 程 |
1972月2月17日 |
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乘“空军一号”离开白宫,先到夏威夷停留数日。 |
1972年2月21日 |
11:30到达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总理握手,被尼克松本人称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之后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毛泽东。当晚周恩来总理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
1972年2月23日 |
与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会谈。握手之后,尼克松帮助周恩来脱掉呢子大衣,这个镜头轰动一时。 |
1972年2月24—26日 |
尼克松及夫人等一行人登上长城,游览故宫;随后尼克松一行乘坐中国政府安排的专机前往杭州。 |
1972年2月28日 |
尼克松和周恩来一同飞往上海,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上午10时离开上海回国;中美政府正式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请自拟题目,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对尼克松访华进行论述。
珠江三角洲地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
珠江流域的深圳、珠海是第一批经济特区,随着港澳相继回归,珠江三角的区域合作经历了由“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的发展过程。“小珠三角”即传统意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内九个城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大珠三角”指的是粤港澳地区,这里优势明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珠三角地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具活力地区的原因。
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
材料一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裹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高而尖的山)道。尤其秦之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上海开埠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和轿子,这两种交通工具是中国传统式的,为中国所独有。当时的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均乘坐轿子。租界开辟后,周围相继建成一些工厂,男女工都有。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往,并且渐成风气。19世纪50年代上海租界外国侨民逐渐增多,式样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宜雨。1874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引进了黄包车,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最多时达到五六万辆。1901年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登陆上海,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汽车落户上海后,发展极为迅速。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上海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前期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世界交通大事记
19世纪以前 |
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畜力、帆船等。动力主要是自然提供的,行驶里程相对较短 |
1803年 |
美国人富尔顿造出了一艘蒸汽机轮船,在巴黎塞纳河上试航,轰动一时。 |
1825年 |
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开端 |
1835年 |
德国第一条铁路(纽伦堡—菲尔特,6公里)通车 |
1886年 |
美国人福特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从此人类进入了汽车时代 |
1903年 |
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终于飞上了蓝天,距离虽短,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3)阅读上表,对世界交通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交通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布拉曼特借鉴了布鲁内列斯奇的大穹顶,但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不仅在造型上更有表现力,同时也在教堂室内形成了更丰富的空间层次,比之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空间更胜一筹。其室内空间既有几个不同的区间,又宛转流通,统领在中心的主穹顶之下,整体性非常之好,其设计更富有想象力。……如果非要找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形象的话,穹顶可以是一个答案,尽管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这一时期。
文艺复兴的“复兴”意味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但这绝不意味着那时的人们没有雄心。“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通过对古代精神的研究和理解,恢复一种价值观,并用这一价值观创造可以比肩古人的建筑,最终实现超越。
——方晓风《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
(1)布鲁内列斯奇和布拉曼特分别为哪两大建筑设计了穹顶?根据材料,概括布拉曼特设计的穹顶的特点。
(2)为什么说“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贵族拖延解放农奴,顽固地坚持自己不正当的权利……那么,对于被驯服、无辜的、对专制制度重新燃起怒火的农民来说,解放的命令到来太晚的话,那时他们向老爷头上抛出的斧子,即使是命令和镇压,贵族的脖子和头也不再相连了。
把农民从地主压迫中解放出来!……职业的革命家不会赞同这种方式,但我们仍坚持我们的原则……我们诚挚地选择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
——赫尔岑《钟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贵族代表发表演说,表达解放农民的意向。赫尔岑立即致信亚历山大二世,称颂他为“开创俄国历史新纪元的活动家。”……1858年,赫尔岑写到:“亚历山大二世辜负了在他刚继位时俄国人民对他的期望。……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农民也很想握住他。可是他们的手无法握在一起。俄国现在仍然是贵族的舞台!”
——张建华《政治激进主义与近代俄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尔岑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尔岑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