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点火后1533秒时,火箭将加速到10.9km/s,这个速度就是奔月速度。此时,“嫦娥二号”在某一高度完成星箭分离,并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卫星绕月球运行时,不能把卫星看成质点 |
B.奔月速度10.9km/s是指平均速度 |
C.描述火箭的运动必须以火箭本身作为参考系 |
D.18时59分57秒表示的是时刻 |
对于真空中电荷量为q的静止点电荷而言,当选取离点电荷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时,离点电荷距离为r处的电势为φ=(k为静电力常量)。如图所示,两电荷量均为Q的异种点电荷相距为d,现将一质子(电荷量为e)从两电荷连线上的A点沿以负电荷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迹ABC移到C点,在质子从A到C的过程中,系统电势能的变化情况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带电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接地,极板B与静电计相连。现将A极板向左平移,缓慢增大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电容C、电势差U、两极板间的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
A.Q变小、C不变、U不变、E变小
B.Q变小、C变小、U不变、E不变
C.Q不变、C变小、U变大、E不变
D.Q不变、C变小、U变大、E变小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将某物体轻轻放置在传送带底端,第Ⅰ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第Ⅱ阶段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运动至其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Ⅱ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 |
B.第Ⅰ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Ⅰ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 |
C.第Ⅰ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Ⅰ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
D.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等于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 |
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位置A、B、C,其中A、B之间的距离l1=2m,B、C之间的距离l2=3m。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
A.m B.
m C.
m D.
m
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0,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