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
B.Fe2O3固体(Al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 |
C.CO气体(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
D.Cl2气体(HCl):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后干燥 |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2ClO-+CO2+H2O===2HClO+![]() |
B.用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
C.50 mL 1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0.03 mol H2S:5OH-+3H2S=HS-+2S2-+5H2O |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 |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
B.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可能是Z>W>Y |
C.Y、Z形成的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 |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1:1,且与SiO2分子互为等电子体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K+、Na+、SO42–、 IO3-、I- |
B.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Al3+、K+、NO3-、SO42– |
C.0.1 mol/L的NaNO3溶液:H+、Fe2+、Cl-、SO42- |
D.在c( H+)/c(OH-)=10-12的溶液中:K+、Na+、ClO-、NO3- |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
B.常温常压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 L 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为0.1NA |
C.一定条件下定容容器中充入3molH2(g)和1 mol N2(g)发生反应:H2(g)+ N2(g)![]() |
D.在5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NA |
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
理论解释 |
|
A |
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 |
SO2是电解质 |
B |
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 |
白磷分子中P—P间的键角是109°28′ |
C |
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 |
氨是极性分子;可与水形成氢键;且与水反应 |
D |
HF的沸点高于HCl |
H—F的键长比H—Cl的键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