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践行包容性增长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2014年“两会”上财政部在报告中指出,2014年国家财政预算收入125630亿元,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的保障。125630亿元财政收入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让125630亿元财政收入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请结合哲学中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材料二:《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提高农民消费预期。
(1)试概括图表中的信息,并揭示图表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挖掘农村消费的潜力。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他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1月7日,2名穆斯林枪手袭击《查理周刊》,杀死12人。袭击过后,《查理周刊》再度以穆罕默德为题发表漫画,在南亚地区引发诸多游行示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好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