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海很早就出现于我国的古籍中,早在《后汉书》和三国时期的《南州异物志》以及宋代的《太平御览》都有对南海的记载,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材料二:7月16日,菲律宾国防部发言人在一条短信中说,“中国政府不断歪曲事实,并试图误导善良的中国人民”。对于菲律宾军方称中国政府误导“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你怎么看?76.4%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种说法荒唐可笑”。19.8%的人认为这是“菲军方编造谎言博同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海历来属于中国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菲律宾军方称中国政府误导“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的说法不仅是荒唐可笑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
(3)假设你是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于菲律宾无视中国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享有的合法权利,违背与中国多次确认的共识及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承诺,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10年7月1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首映。沈浩忠于人民,忠于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在沈浩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公仆精神,更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这融合成了为民爱民、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积极创新、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沈浩精神”。
材料二沈浩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万万不能缺少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沈浩用生命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亿万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1)沈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你谈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理由。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情人节”“圣诞节” 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分)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6分)
(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有的地方仍存在政企职责不分,政府职责“错位”“缺位”的问题;少数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有的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依法行政有什么重要意义?
(3)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站数量达到230万个,网页数量866亿个,网民规模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近40%。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也呼唤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简要回答: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需要政府、公民各做些什么?

2011年4月22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一审未能通过。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网上公布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收到意见数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1)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