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
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
C.封建专制统治已经陷入了全面危机 |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发生了严重动摇 |
14—15世纪,欧洲有一批艺术家创作的重点是在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结合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推断这批“艺术家”进行创作的物质支持主要来自()
A.天主教会 | B.新教徒 |
C.富有阶层 | D.工业资产阶级 |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
C.实行民主政治 |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