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 经营项目 |
数量 |
产量 |
收入(白银) |
| 稻 |
30亩 |
90石 |
90两 |
| 桑 |
10亩 |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
125两 |
| 家禽 |
58头 |
(略) |
55两 |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B.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C.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D.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 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 |
|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 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
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 A.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
| C.反对垄断 | D.追求社会和谐 |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
|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
|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
|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
|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
|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
|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
|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
|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
|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