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 A.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 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
|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
|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
|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 | B.建立人民公社 |
| C.允许土地买卖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④设立经济特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