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A.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 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马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 | B.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
C.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D.三民主义 |
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B.反对民族压迫 |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D.限制小私有者 |
中华民国国歌唱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 B.《共产党宣言》诞生 |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
中国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主要针对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