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这段材料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
| A.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
| C.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B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
| C.中国人民解放军 |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851年 | B.1895年 | C.1898年 | D.1906年 |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 B.一•二八事变以前 | C.西安事变前后 | D.八一三事变以后 |
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 B.发展民族经济 | C.维护国家主权 | D.挽救国家危亡 |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
|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