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画作在构思和体裁方面毫无传统的痕迹。这些画作只是暗含而不是实际描画悬崖树木、山脉和田野的轮廓。”他有这样一句名言“光是画面中惟一重要的人物”。“他”的代表作是( )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 )。
| A.1925~1953年 | B.1954~1964年 |
| C.1965~1982年 | D.1982~1991年 |
赫鲁晓夫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 ( )。
| A.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留地,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
| B.通过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工人的收入有所提高 |
| C.赫鲁晓夫时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0%以上 |
|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
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
| B.斯大林的鼎力支持 |
| C.玉米成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 |
| D.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争加剧 |
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
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 A.“守夜人” | B.“中间道路” | C.“大管家” | D.“甩手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