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
|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
|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
|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甪直,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即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知。”这表明太平天国
①奉行平等互利的外贸关系②坚决维护贸易主权
③主张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④严禁贩卖鸦片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说“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列唐初大臣,属于“虽雠不弃”的是
| A.房玄龄 | B.杜如晦 | C.魏征 | D.马周 |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替代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其中“皋牢百代”的政治举措是
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 B.“使黔首自实田”
C.“书同”,以小篆为标准字体 D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