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近代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
| B.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
| C.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
| D.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晚清政府的自救 |
|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图1与图2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
图1 上海发昌机器厂 图2 江南制造总局
①两者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②两者都促使了新阶级的诞生
③两者都实现了富国强兵
④两者都促进了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面是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
|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 |
| 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
|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其意在( )
| A.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 |
| 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
| 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
| D.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