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 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地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陷入苦闷、迷惘、虚无之中。由此,西方文艺作品出现了夸张、怪诞的表现手法。下列作品能突出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约翰·克里斯朵夫》 |
B.《等待戈多》 |
C.《安娜·卡列尼娜》 |
D.《巴黎圣母院》 |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 B.达尔文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相对论 | D.李四光地质力学 |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此论述体现出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这一认识催生了( )
A.宗教改革运动 | B.文艺复兴运动 |
C.近代自然科学 | D.启蒙运动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