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 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选自《世界历史》(九•上)地图册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 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 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 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神、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新航路航线图,查阅相关资料,列举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及其主要贡献(2例即可)。
(2)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市场和商品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重要社会条件。……牛顿是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和发展了开普勒的天体力学和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成就,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一套基本概念,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摘编自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学革命事件及其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国学者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牛顿能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4)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三则材料的认识有何共同之处?
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展开国事访问时表示,“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
——新华社《外国元首访华缘何青睐西安》
(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对中印两国交流所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材料四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陆地丝路之繁荣】
材料一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4分)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海上丝路之昌盛】
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一带一路之复兴】
材料四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11 分)“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 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文明交汇】
材料一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古代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1)这一“主轴”展开于中国哪一朝代?请将下列文化成就与所属地区文明对应起来,然后把相应的英文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
①造纸术的发明
A.恒河文明 ②佛教的创立 |
B.黄河文明 ③《荷马史诗》 |
C.两河文明 ④《汉谟拉比法典》 |
D.希腊文明 |
【经贸繁荣】
材料二 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 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 地甚至欧洲。
(2)材料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鼎盛。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4 分)
【航海壮举】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 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3)材料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