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自强求富 | B.维新变法 |
| C.三民主义 | D.民主科学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
|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设立经济特区 |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 C.扩大企业自主权 |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20年前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
| 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
| 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
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
| B.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
|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
“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
|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
|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
|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